DB游戏最近有位网友去汉堡王吃饭,在自助点餐机上点餐,发现机器一直提醒“请扫描正确的汉堡王兑换券”:
点一下关闭,又会弹出来。可是网友并没有出示兑换券二维码,难道汉堡王这机器学会抢答了?
然后看了下自己的衣服,才发现是因为今天的衣服,把汉堡王机器搞懵了,因为他的衣服上,全是二维码。
衣服上印二维码不算什么新鲜事了,到网上一搜,可以看到很多能印二维码的衣服:
而且,更有意思的是,扫描这件衣服,还真能扫出东西来(如果大家非要亲自试试,拿手机拉近拉远多试几次,就出来了),打开是一个服装网店:
不管网友这二维码是故意定制的,还是衣服买来时自带的,这个创意真的是有意思极了。
不管怎么说,这件二维码痛衣不仅”调戏“了汉堡王的自助点餐机,把人家机器搞懵了,整不会了,还成功地吸引了人们的注意。
所谓痛衣(itasha),是指在衣服上印有二次元角色形象、动漫作品相关图案的衣服。
“痛” 字在日语中有 “不忍直视”“让别人看到会非常不好意思” 的意思,而痛衣爱好者们以这种自嘲的方式来称呼自己喜爱的动漫主题服装。
二维码的前身是一维码,也就是条形码。上世纪五十年代,日本人发明了条形码,最初的目的是:解决收银员手写记录商品售卖情况,导致结账效率慢的问题。
条形码通过黑白相间、宽度不同的线条组合,利用光线照射时黑白部分对光的不同反射特性来存储信息。
黑色线条吸收大部分入射光,几乎不反射回扫描设备;白色线条则反射大部分入射光。
扫描器通过检测反射回来的光强度变化,将其转换成电信号,进而解码为包含产品信息的数字或字母数据。
1991 年,Symbol 公司推出了 PDF417 条码并将其作为公开的系统标准技术,1994 年 PDF417 条码被选定为国际自动识别制造商协会(AIM)标准。
1994 年,日本人腾弘原(也有说法称是原昌宏)所在的日本 Denso 公司研发出了 QR Code。
QR Code 呈正方形,只有黑白两色,在 4 个角落的其中 3 个,印有较小、像 “回” 字的正方图案,这 3 个是帮助解码软件定位的图案,使用者无需对准,无论以任何角度扫描,资料仍可正确被读取。
经过 20 多年的发展,中国自主研发的二维码在技术水平上已赶上世界标准,还具有抗污损、抗畸变、低成本等优点。
2013 年 “双 12” 电商购物节,支付宝在全国近 100 个品牌、2 万家门店推广扫码优惠,随后微信等第三方平台也推出相应功能。
在疫情期间,健康码在浙江杭州最先推出,实施绿码、黄码、红码三色的动态管理,随后在全国范围全面推出实施。
除了移动支付和健康码,还广泛应用于政务服务、物流运输、生产制造、智慧交通、营销互动、产品追溯等多个领域。
上面这位网友穿的这件二维码痛衣,堪称二维码在营销维度的一次微创新:穿着这衣服走在大街上,你就是一个行走的广告 牌,吸睛度和回头率拉满,自带流量。
新技能get✅:如果下次你想搞地推,在地铁口,或大街上卖点什么东西,穿上这种二维码衣服,就等着爆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