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游戏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抚顺地秧歌传承人袁贵林为孩子们展示秧歌中的三七步。受访者供图
身穿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剪裁缝制的秧歌服,跟随音乐节拍扭起刚刚学会的秧歌舞步,手中彩扇上下翻动,脸上是抑制不住的兴奋7月14日,抚顺市图书馆会议室内格外热闹,一场由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抚顺地秧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带来的公益课堂正在进行。活动现场,市民不但学习了抚顺地秧歌的历史知识,而且穿戴完整,上了一节生动的民间文化传习课。
“抚顺地秧歌是绽放在辽东山区的烂漫山花,凭借着独特的艺术风格和表演特色成为抚顺市亮丽的名片,是珍贵的民间自娱性舞蹈。”抚顺地秧歌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八旗风艺术团团长霍晶向参加活动的居民介绍了抚顺地秧歌的历史沿革、风格特点等。市民被抚顺地秧歌的艺术魅力和文化底蕴所吸引,与霍晶一起走进了地秧歌的“世界”。
为了参加此次“非遗在社区文化在身边”公益课堂活动,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袁贵林专门制作了20余套秧歌服装、头饰。“这些服饰是我参照了满族儿童传统服饰特点,自己动手剪裁缝制的,希望孩子们穿上这些服装后,更能感受到抚顺地秧歌的魅力。”袁贵林告诉记者,作为这个项目的传承人,他有义务更好地传承抚顺地秧歌,让更多人爱上这项民间舞蹈。
“我喜欢浅紫色秧歌服”“大花头饰好漂亮”“这套好像电视里演的阿哥”当参加活动的孩子们看到款式各异的秧歌服饰时,兴奋地选择自己最喜欢的那一套,拿起扇子像模像样地扭动起来。当天,袁贵林和区级代表性传承人张岩教了“扬、蹲、摆、颤”4个动作和“左拉弓步、右拉弓步、三七步、马步”4个步伐,让孩子们亲身感受扭秧歌的快乐。
“今天特意带小孙女参加活动,来之前不知道能穿上秧歌服饰,现场看到非常惊喜,孩子挑选了最喜欢的颜色和款式,别提多兴奋了。”近半年内报名参加了三次非遗公益课堂、十分热爱传统文化的抚顺市顺城区居民王彩云告诉记者,虽然一个半小时的学习时间不能让孙女掌握地秧歌的技巧,但可以让她知道这项民间舞蹈有多美。
当天,华中农业大学本科生党建办公室暑期社会实践团队和抚顺十二中的同学们参加了活动,为活动增添了青春色彩。“看到非遗传承人的精湛技艺和无私奉献精神,我深感敬佩。作为新一代青年,我有责任也有使命积极传承非遗,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学生赵娅冰说。
记者采访时了解到,非遗公益课堂由抚顺市文化旅游和广播电视局、抚顺市文化旅游发展促进中心主办,已经举办了十四期,每期活动都有各级传承人现场为居民展示非遗项目。抚顺市民间文艺家协会副秘书长胡侠告诉记者,非遗传承人的年纪普遍偏大,为了给居民讲课、展演,他们都会提前准备、反复沟通,非常认真。正是这样的“匠心”,才能让他们执着于一项手艺数十年,身体力行传承着这些民间艺术。“我喜欢地秧歌一辈子,生怕这项充满民族韵味的民间舞蹈失传,能够有机会教居民、教孩子,让娃娃们喜欢上抚顺地秧歌,我打心眼儿里高兴!”袁贵林说。
1、北国网所有内容的版权均属于作者或页面内声明的版权人。未经北国网的书面许可,任何其他个人或组织均不得以任何形式将北国网的各项资源转载、复制、编辑或发布使用于其他任何场合;不得把其中任何形式的资讯散发给其他方,不可把这些信息在其他的服务器或文档中作镜像复制或保存;不得修改或再使用北国网的任何资源。若有意转载本站信息资料,必需取得北国网书面授权。否则将追究其法律责任。
2、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北国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