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B游戏9月26日下午,“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襄阳实践”系列新闻发布会第二场在襄阳市融媒体中心举行,会议上,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数据局对襄阳市深化产业体系改革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情况、数字经济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介绍。
襄阳市政府始终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发展战略不动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力以赴推进产业高端化、技术智能化、路径绿色化,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据市经济和信息化局党组成员、副局长何高介绍,目前襄阳市深化产业体系改革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一是加快推进产业体制机制改革。制定《襄阳市统筹推进六大重点产业链工作机制》和《襄阳市统筹推进六大重点产业链考核方案》,调整优化链长及各部门职能,以“四大家”领导为产业链链长,领衔推进各重点产业链式发展,同时强化考核激励,统筹推进“六个一”工作机制落实落地。
二是加快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印发《关于推动襄阳市重点产业链式发展的指导意见》《襄阳市巩固传统支柱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方案》等文件,以链式思维推动全市重点产业加快发展,壮大升级。1-8月,我市新能源汽车产量3.97万辆,同比增长113.69%。
三是加快供应链平台建设。坚持以供应链体系建设为抓手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目前,汽车产业正构建新能源商用车供应链体系,并深化与长江汽车供应链平台合作,推动链上企业融入长江汽车供应链、湖北车百链等平台;纺织服装产业已成立襄阳华纺供应链有限公司,实现规模以上纺织服装企业全部上链。
四是加快培育壮大先进制造业集群。对接全省“51020”产业集群,明确我市重点发展的“144”产业集群。探索建立集群发展促进机制,联合武汉、十堰、随州申报的“武襄十随”汽车集群获评全国先进制造业集群,谷城再生钢铁产业集群获评全国首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高新区汽车整车(含新能源)及零部件产业集群等11个集群获评全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正联合荆门、宜昌、十堰联合申报“荆襄宜十”国家级绿色循环电池先进制造业集群。
“下一步我们将以科技创新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做好优质企业培育和重大项目建设,实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谋划布局未来产业三线并进,促进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集群化发展,结合襄阳实际,在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上加力突破。”何高向记者表示。
近年来,市财政每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一条重点产业链由一个金融链长单位量身定制金融服务方案,一个专家团队提供技术服务支撑,全力推动农业产业化高质量发展。除此之外,襄阳市重点打造粮食、生猪、茶叶等十条重点农业产业链,大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和农业产业强镇。目前,全市已建成生猪、稻米、食用菌3个优势产业集群,8个农业产业强镇,1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区。
据了解,襄阳市在不断坚持内部培育和外部招引下,培育了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家、省级龙头企业144家、市级龙头企业283家,省级龙头企业数量居全省市州第一。龙头企业吸纳从业人员超8万人,带动农户66万户,带动农民增收70亿元,在保供给、保民生、稳就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成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压舱石”。同时依托农业资源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拓展农业功能,延长产业链条。
“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局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加快推进襄阳国家农高区科创中心、全国农产品交易储存加工中心等重大项目建设,加快培育壮大农业新质生产力,做大做强‘襄飘天下’品牌矩阵,努力构建襄阳特色农产品供应链体系,奋力推动襄阳农业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湖北实践作出襄阳农业应有的贡献。”市委农办主任、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局长胡海洋表示。
会议上,襄阳市数据局党组成员、副局长杨筝介绍,2023年,襄阳市数字经济规模达到1848亿元,占全市GDP的32%,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为308亿元,占全市GDP的5.3%。襄阳市连续四年被评为数字经济百强城市。目前,襄阳市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十分完善,甚至实现超前布局。截至目前,全市累计建成5G基站1.2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21.9个,建设规模稳居全省第2。全市中心城区千兆光纤网络覆盖率达100%,千兆宽带端口占比达到79.8%,成功入选国家“双千兆”城市试点。
这些实绩实效所得离不开各组织部门的精心领导,统筹谋划。通过研究审议数字经济发展相关重要工作,统筹协调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数字经济发展重要事项,督促检查数字经济重大政策落实情况,推动全市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走深走实。
数字经济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接下来,我市将持续夯实数字基础设施,深化数实融合,充分挖掘数据潜能,深度释放数据红利,发展新质生产力,推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杨筝表示,“我们也将持续努力,不断创新、发展数字经济,希望和大家一起共同见证数字经济的辉煌未来。”